电缆的桥架敷设方式有以下要求:
一、桥架选型与设计
合理选型:
根据弱电各个系统线缆的类型、数量,合理选定适用的桥架。例如,需屏蔽电气干扰的电缆网络或有防护外部(如腐蚀液体、易燃粉尘等环境)影响的要求时,应选用槽式复合型防腐屏蔽电缆桥架(带盖)。
强腐蚀性环境应采用复合环氧树脂防腐阻燃型电缆桥架,托臂、支架等附件也要选用同样材料,以提高桥架及附件的使用寿命。
确定路由:
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,结合空调管线和电气管线等设置情况、方便维修,以及电缆路由的疏密来确定电缆桥架的很佳路由。
在室内,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、柱、梁及楼板架设,如需利用综合管廊架设,则应在管道一侧或上方平行架设,并考虑引下线和分支线尽量避免交叉。
荷载计算:
计算电缆桥架主干线纵断面上单位长度的电缆重量,以确保桥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。
确定宽度与层数:
根据布放电缆条数、电缆直径及电缆的间距来确定电缆桥架的型号、规格,包括托臂的长度、支柱的长度与间距、桥架的宽度和层数。
绘制图纸:
绘出电缆桥架平、剖面图,局部部位还应绘出空间图,开列材料表。
二、桥架安装与固定
选择安装方式:
根据场所的设置条件确定桥架的固定方式,如悬吊式、直立式、侧壁式或混合式。
连接件和紧固件一般是配套供应的,根据桥架结构选择相应的盖板。
安装要求:
槽式大跨距电缆桥架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,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1/100。
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,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.5米。
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,其间净距不小于0.6米。
桥架水平敷设时,支撑间距一般为1.5至3米;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米。
桥架支撑点,如立柱、托臂或非标准支、构架的间距、安装方式、型号规格、标高,应在图纸上明确标注。
电缆引下点位置及引下方式应合理,大批电缆引下可用垂直弯接板和垂直引上架,少量电缆引下可用导板或引管。
特殊环境处理:
在潮湿、多粉尘或有机械损伤风险的环境中,电缆桥架应加盖板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。
户外安装的电缆桥架应选用耐腐蚀、耐候性好的材料,并采取必要的防水、防晒措施。
三、电缆敷设与固定
敷设方式:
电缆应单层敷设,排列整齐,不得有交叉。拐弯处应以很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为准。
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,高电压电缆应敷设在上层。同等级电压的电缆沿支架敷设时,水平净距不小于35毫米。
固定要求:
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,应在首端、尾端、转弯处及每隔一定距离(如3至5米)进行固定。
垂直敷设的电缆,每敷设一根应固定一根,固定点的间距不宜大于1.5米。
防火与隔离:
敷设在竖井内或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,应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安装,并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离措施。
电缆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,应垫上防火材料,并用防火材料封堵洞口。
四、接地与标识
接地要求:
若设计允许利用桥架系统构成接地干线回路,则应确保桥架端部之间连接电阻不大于0.00033欧姆,接地孔应清除绝缘涂层。
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的全长,应与接地(PE)或接低(PEN)干线至少连接两处,以确保整个桥架构成一个连续的电气通路。
对于非镀锌电缆桥架间的连接,必须在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,且接地线的很小允许截面积不得小于4平方毫米。
标识设置:
在电缆桥架的两端、拐弯处、交叉处以及每隔一定距离(如50米)应设置电缆标志牌。
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、规格、型号、电压等级及起始位置等信息,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管理。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避免过载:
确保电缆桥架的荷载不超过其允许承载能力,避免过载导致桥架变形或损坏。
定期检查:
定期对电缆桥架及电缆进行检查和维护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。
遵守规范:
电缆桥架的敷设和安装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,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。
通过以上要求,可以确保电缆的桥架敷设方式合理、安全、可靠,满足实际使用需求。
相关内容